儲能行業發展迎重大利好
不久前,青海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能源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將實行“新能源+儲能”一體化開發模式,新建新能源配置儲能容量原則上不低于10%,時長2小時以上。新建、新投運水
不久前,青海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能源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將實行“新能源+儲能”一體化開發模式,新建新能源配置儲能容量原則上不低于10%,時長2小時以上。新建、新投運水電站也需同步配置新能源和儲能系統,使新增水電與新能源、儲能容量配比達到1∶2∶0.2。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評論?首席能源觀;ID:CEO_ER;作者:陳海生)
此外,《通知》更是對"新能源+儲能”、"水電+新能源+儲能”項目中自發自儲設施所發售的省內電網電量給出了明確的補貼額度,即給予每千瓦時0.10元運營補貼,經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使用本省產儲能電池60%以上的項目,再增加每千瓦時0.05元補貼,補貼對象為2021、2022年投產的電化學儲能項目,補貼時限暫定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習近平總書記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能源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革命。作為新一輪能源革命的支撐技術,儲能行業已蓄勢待發。
回顧2020年,儲能產業及市場在技術成本、技術應用、商業模式等方面均實現了突破。
在技術成本上,2020年,儲能系統中標價格低于1500元/千瓦時,達到了規?;瘧玫膬r格拐點;在技術應用方面,以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液流電池儲能項目、鋰電儲能項目為代表的規?;瘍δ茼椖块_始批量出現。
在商業模式方面,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率先實現了共享模式和租賃模式的新嘗試和新探索。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數據庫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0年年底,中國已投運的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容量(包含物理儲能、化學儲能和儲熱)達到33.4吉瓦,新增投運容量2.7吉瓦,2020年電力儲能項目裝機相比2019年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36%。
2020年10月12日,臨澤縣清潔能源供暖供電電網配套工程建設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清潔供暖煤改電儲能塔上進行設備安裝調試。
更重要的是,儲能行業在2020年迎來了兩項重大利好:
一是“源網荷儲一體化”和“風光水火儲一體化” 兩個“一體化”推進,讓儲能行業深度融入電力行業,并且正在發生重大變革,這必將加速技術進步和大規模應用;
二是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讓清潔能源儲存消納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儲能行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在兩項利好的作用下,2021年儲能行業將會在探索如何支持低碳能源轉型的細分場景應用下,應對各類場景和用戶對技術與產品的挑戰,同時構建商業模式,實現合理收益。
2020年: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成為行業共識
如果把2016年稱為用戶側儲能之年,2018年是電網側儲能之年,那么,2020年完全可以稱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側儲能之年。2020年,超過20個省市出臺了鼓勵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的政策機制,規劃在建項目超過4吉瓦,
剛剛過去的一年,超過2/3的并網儲能是由可再生能源發電場貢獻的,成為儲能未來并網項目的主要增長點。根據對市場信息的實時追蹤情況來看,2020年上半年,全國有近20個省市相繼出臺了強制或鼓勵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的政策文件,配置儲能的比例為5%~20%不等,儲能時長基本在1~2小時,這極大地促進了儲能在新能源發電側的規?;l展。華能、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華潤等發電集團也紛紛發力,積極部署儲能,開啟各類光儲和風儲項目的招標和建設工作。當然,不僅僅是風光側儲能,電網側儲能與用戶側儲能在2020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電網投資電網側儲能項目雖然未能通過輸配電價予以疏導,但儲能在輸配電環節的價值已獲得普遍認可。
2020年,廣義接受電網直接調度的源網荷側儲能項目中,既有電網側聯合儲能系統或獨立系統參與各類輔助服務,又有通過綁定風光發電資源在電網輸配關鍵節點實施的儲能投資,或以滿足應急備用或配電增容替代為需求的項目應用,形成了“一切可被調用”的電網側儲能新模式。用戶側儲能受限于收益的不足和不確定性,過去電池廠商很難參與。
2020年用戶側在綜合能源的帶動下,多個能源集團開始布局,同時2020年技術成本快速下降,使得用戶側儲能項目投資價值出現,突破傳統提到的成本拐點1500元/千瓦時。
此外,2020年有的區域已經開始深化電力需求側政策、延伸調峰輔助服務結合可控負荷的成本優勢,用戶側儲能依然有希望成為未來最有競爭力的發展模式。
行業將受益于兩個“一體化”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給2021年儲能行業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側重于電源基地開發,通過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可以提升電源側靈活調節作用,優化各類電源規模配比,確保電源基地送電可持續性。
“源網荷儲一體化”側重于圍繞負荷需求開展,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展充分發揮負荷側的調節能力,實現就地就近、靈活堅強發展,激發市場活力。
目前,儲能行業仍處于多種儲能技術路線并存的階段,抽水蓄能仍然是當前最成熟、裝機最多的主流儲能技術,其他新型的儲能技術只有在性能和成本上都能夠和抽水蓄能相當甚至勝過抽水蓄能,才有可能成為主流技術。
目前看,鋰電池、壓縮空氣、液流電池、鉛炭電池和儲熱(冷)技術是發展比較快的能量型儲能技術,飛輪、超級電容是發展比較快的功率型儲能技術。
最近幾年,還出現了一些新技術,比如鈉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鋰電池、熱化學儲能、液態金屬、熱泵儲電等,這些新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也有可能得到廣泛應用。有利蓄電池,文隆蓄電池,威海文隆,有利電池,文隆電池
作為最近兩年發展迅速的鋰電池儲能,未來也將在兩個“一體化”之中受益。預計2021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鋰電池企業加大儲能市場的投入,同時專注于儲能鋰電池的企業將紛紛進入擴產階段,個別儲能鋰電池企業將沖刺上市并謀求更大發展。
同時2021年有關鋰電池儲能的安全性問題將上升到重要高度,鋰電池儲能項目將開始全環節執行技術標準,比如將鋰電池等核心部件的到貨抽檢、系統并網檢測以及運行考核檢測等關鍵約束手段納入事中和事后技術監督檢驗流程。
“碳達峰、碳中和”帶來重大機遇
儲能行業的發展在2020年取得長足發展與清潔能源的關系密不可分,而中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承諾,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會落實在我國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的進程上,這是儲能行業2021年發展的第二項重大利好。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徑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2億千瓦將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基本目標,可再生能源裝機將超過火電裝機,從補充能源變為主力能源。如此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必然對我國能源行業特別是電力行業帶來重大變革。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客觀上要求電力供需兩側新能源發電比例會大幅提升。由于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未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勢必給電力系統的運行和調控帶來諸多挑戰。而在2021年各環節各場景的儲能應用勢必大量增加,這對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提到“推動儲能與新能源發電、電力系統協調優化運行”是儲能的主要應用領域。但同時市場機制不健全、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都是制約各側儲能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市場機制的完善和儲能經濟性的提高,用戶側市場化的競爭環境可能成為未來儲能規?;l展的主要推動力。有利蓄電池,文隆蓄電池,威海文隆,有利電池,文隆電池
價目標。
三是在政策和市場機制層面,儲能行業應對能夠支撐新能源發展的儲能給予綠證配額制等形式的政策傾斜,盡快形成支撐儲能發揮多重功用的有效價格補償機制,構建允許儲能公平參與交易的市場環境。